中国语言文学系

发布时间:2023-10-09 作者: 审核: 发布:王元飞 浏览次数:6452

  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一、历史沿革

  

  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2002年,200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2006年获批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并于200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4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并于2015年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日臻成熟与完善。汉语言文学系拥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1个,建有新闻传媒实验室1个。主要承担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并承担部分专业大学语文以及全校人文类公选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师资队伍

  

  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活力、业务精湛、科研潜力巨大、团结奋进的师资团队。现有教师 14 名,其中副教授 10名,讲师4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工程人员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博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人。全系常年开设本科专业课程40余门,硕士研究生课程20余门,大学语文、唐诗宋词鉴赏、中国现当代小说鉴赏、戏剧欣赏、电影理论与欣赏、书法等公选课10余门。截至20183月,在校本科生有215人、硕士研究生有50人。

  

三、教学科研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贯重视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方面努力探索自身目标定位、特色定位。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同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思路和经验,参考教育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初步拟定的专业建设规范,结合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需要,明确了办学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突出、巩固、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能力突出、富有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本着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升教学的理念,教学与科研并重,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凝练、突出、强化特色,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兼顾社会效益,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在省内高校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同类高校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专业。

  

  依据学校的目标定位、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进行融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需要、社会与地域文化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四、专业特色

  

  科学研究方面,在能源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尤其是“齐文化”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影响力。人才培养方面,立足学校行业与地域优势,注重文化媒介环境变化,以“一体两翼”为人才培养架构,即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本色培养为“基体”,以学生扎实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和出色的影像制作能力的培养为两翼,打造以培养能在新媒介环境下进行文化表达、宣传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知名的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

  

五、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得奖励等

  

  我系学生成绩突出。在校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尤其在宣传方面成绩卓著。自建系以来,我系毕业生取得了辉煌成绩,2004级本科毕业生创立的自媒体“视觉志”已成为全国十大自媒体之一;考研率稳定在30%,考取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中已有10余人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近年来本科学生就业率稳定在85%左右,和全国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均名列前茅。

  

  科学研究方面,近几年来,我系教师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0余项;教师以第一作者或独立身份出版专著6部,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6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cssic来源或扩展版期刊论文20余篇;教师以第一或独立身份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其中省部级三等奖2项,厅局级一等奖3项。

  

  中国语言文学系多次获得学校、学院的表彰,2011年获得校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后有7人次获得校级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系领导分工及职责:

张欣:科研、系、专业学科的宣传。

伊强:本科教学、毕业论文  

门红丽:实验室建设、本科生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丁鹏:留学生教学、研究生实习实践   

沈壮娟:研究生教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对外联络  

  

联系方式:

电话:0532-86983245  

邮编:266580  

地址:青岛市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