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入党誓词,传承传统文化 —— 文学院教工党员赴烟台等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7-07-03 作者:刘帆 审核: 发布:杜文倩 浏览次数:136

为隆重纪念党的96周年华诞,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我院教工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先锋模范带头作用,71日至2日,文学院党委组织教工党员赴海阳地雷战红色教育基地、福山王懿荣纪念馆、高密莫言旧居等地,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到达地雷战红色教育基地后,教工党员们首先观看了地雷战实景演出。演出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积极参加抗日、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壮观场面,展现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党员们在地雷战纪念馆内观摩了各类战争时期使用的武器,如地雷、土枪、大刀等装备。睹物思史,党员们游走在这些历史见证前回顾那段血肉筑城保家卫国的抗争史,重温硝烟弥漫披荆斩棘保国家的战争岁月,无不感慨万千唏嘘感叹。在纪念馆内,面向鲜红的党旗,党员们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在文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宁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张书记讲到:“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正值党的96岁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意义重大,这是一次党史教育,更是一次党性教育。希望党员同志们能够铭记历史,立足岗位,为学院的发展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随后,一行人到达福山王懿荣纪念馆。讲解员为党员们详细介绍了纪念馆的概况和王懿荣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汉语言文学系教师伊强教大家如何辨识甲骨文,并就馆内展出的甲骨文拓片进行了内容讲解。党员们不仅亲身感悟到了甲骨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对王懿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肃然起敬。

行程最后一站是探访莫言旧居,体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土坯墙、老木门,莫言在这里出生、长大,故乡的风情给了莫言创作的灵感。参观的党员们坐在莫言曾经读过书的教室里,探讨莫言的文学作品。

    两天的参观学习结束后,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孙增芹老师表示,海阳地雷战红色教育基地所展示的敢于抗战,勇于抗战,善于抗战的“亮剑”精神,开动脑筋,就地取材,结合现在的工作实际,就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抓住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汉语言文学系党支部书记潘俊杰老师表示,第一,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应当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此次活动,文学院党委前期充分调研了胶东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并做了详细学习考察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既有海阳地雷战红色教育基地、又有福山王懿荣纪念馆,还有高密莫言旧居,丰富而又充实,一切均围绕着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的目的而展开。第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应当结合核心本职工作。文学院党委组织的此次活动,其内容既包含了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考察,又有王懿荣纪念馆甲骨文历史的学术研讨,还有诺贝尔文奖获得者莫言旧居的文化寻根。全部围绕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这条主线来贯穿其中,将党的学习和建设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第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必须要成系列,建设长效机制。文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之下,根据中央“两学一做”具体要求,规划实施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自“两学一做”中央部署以来,周周有中心学习议题,月月有实践教育活动,次次活动事前有计划有组织,结束后有新闻宣传和经验总结。迄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详备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长效建设体系和长效机制。同行党员们为先辈的革命精神而感慨同时也为民族的勇敢而自豪,并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以先辈精神为标杆更加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摄影 刘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