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篇论文入选2023年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作者:郭静 审核:魏学宝 发布:郭静 浏览次数:10

 近日学校公布了2023年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我院2023届法学硕士孟宇撰写的《“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陈纪宁撰写的《俄罗斯汉语教材中国形象话语建构研究》两篇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分别是王学栋教授和张袁月副教授。

 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中石大东发〔201999号),经各学院评选推荐,同行专家评审,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学校公示等程序,共评选出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11篇。

 

 论文简介:

“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研究

 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是“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即采取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措施引导、激励、规范可在生能源发展,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比重,最终实现减污降碳的总体目标。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撰写思路,本文以法律规范为研究基础,详细的梳理我国有关可再生能源配额的法律及法律修正案、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典型的地方性法规以及部分法律征求意见稿,以此探究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从法律制度本身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立法缺乏体系性,配额、考核制度不健全,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作用不明显,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从法律制度运行的情况看,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的运行存在相关制度间缺乏有效衔接,电力市场化改革滞后,高标准统一的能源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等一些体制机制的抵牾。综合我国法律制度实施问题与国外成功经验的考察,本文提出从优化强制性制度设计,提升配额制市场化运行效率,构建制度衔接协同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法律制度。

 

 俄罗斯汉语教材中国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目前,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研究偏重“形象”的内容分析,而缺乏对形象的“话语”解读。本文将俄罗斯汉语教材的中国形象置于社会语言学话语研究的视角下进行考察,重在凸显形象的“语言”特征。本研究采用语料库数据分析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词频、及物性、态度、介入和互文五个方面建立了适用于此项研究的话语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俄罗斯本土出版的四种汉语教材的中国形象话语。研究发现,从共时角度来看,教材中国形象话语存在着社会与文化维度上的“过度词化”现象,侧重通过中俄两国相关事物作为参与者的物质过程来表现经验世界,主要利用鉴赏资源从整体上塑造了积极正向的中国形象,并且在介入策略的使用上倾向于收缩对话空间以塑造话语权威。此外,俗语互文是教材建构中国形象时侧重使用的显性互文策略。从历时角度来看,本研究从话语内容与话语策略两方面比较了21世纪前后俄罗斯汉语教材中国形象话语的差异,发现中国形象话语具有回归真实,正向凸显,延展对话的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