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旭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在校荣誉:大二、大三学年连续两年获得综合优秀奖学金一等奖。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学生”。曾获学校2017年“喜迎十九大,书写中国梦”书法比赛一等奖、2018年大学英语实用翻译大赛一等奖、2019年“头号读者”综合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2019年“以书之名·为你写诗”一等奖等。曾任班级团支书,现已成功保研至中国海洋大学。
开始,他也会迷茫,不知路在何方;后来,他看到了光亮,去追寻那个远方。
尽管开始时没有十分欢喜,相处久了,便感受到其真正的魅力。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抓住了光亮,那便勇往直前。从开始的不感兴趣到后来的一往直前。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他从不骄傲,脚踏实地,坚定地追寻远方。
他就是李旭斌,202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入学的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常听人说,这个专业“不温不火”,甚至听到过“不就是汉语吗,随便谁都可以学这个专业”这样的话。
随着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老师的影响,他发现自己渐渐的爱上了这个专业。每位老师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深深的触动了他。他从这些老师和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身上认识到了“温柔敦厚”这个词的含义。
他用一个比喻来表达对文学的感官:理工医农学科仿佛是一个人的“躯体”,哲学社会科学便赋予了这个人深邃的思想,而文学专业是一个人的“眼睛”。
文学成为了他的信念,让他懂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学还成为了他的胸怀,让他学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时常去图书馆读书,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他渴望从文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思想,而饱读诗书,也让他在文学的路上策马奔腾。四年里,他原创的读书笔记、随想杂感、诗歌、小说超过三十万字,并在国家、省、市、校各级媒体上发表过文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是在这种思想转变中,他积极调整了学习状态,确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大一学年学业测评专业第九,到大二大三学年连续两年学业测评专业第一;前三学年修读课程68门,其中90分及以上课程数量47门,这是他的“无奇之所以为奇”。
他在大学期间一直坚持着几个习惯:坚持早睡早起,在校每天坚持5:45起床,有时6:30就可以在图书馆看到他的身影;每个月至少阅读10本书,虽然不多,但一直坚持到现在。
虽然看起来都不是很难的事,但是难的是坚持做下来;如何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被周围人影响;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使自己慢下来,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心灵上的升华;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不移的朝之努力。这些,李旭斌都做到了。
唯有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知道不能一味沉迷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实践。于是他在课后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积极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大一暑假,参加由汉语言文学1601班15位同学组成的“中文探路小分队”,调查研究青岛市路名的命名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负责撰写两万字的调研报告;大二至大三学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研究。属校级创新训练项目,排名第二,现已结题,并获得“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称号;在项目过程中,他感叹:“我的文献检索能力、统筹组织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我想大学生要做三件事:一是要有自己的理想;二是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认准的事情,不要怕后悔;三是要经常读书,充实自己!”要先去找寻理想之光,并且仔细的、有耐心的呵护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这就是李旭斌的故事,“无奇之所以为奇”,是一个平凡人努力优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