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崔浩洋
专业:汉语言文学
所获荣誉:前三年学分绩为93.77;学习成绩专业第四,综合排名专业第五。获2018-2019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2016-2017、2017-2018年度综合优秀奖学金二等奖;曾获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山东省优秀毕业生,2017-2018年度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书香中国石大阅读季征文比赛三等奖、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等征文类奖项共六项。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现已顺利结题;大一大二连续两年参加社会实践项目,并顺利结题;大三形成相关学科论文,发表一篇,在投一篇。
胸中有丘壑,眉目做山河,是他留给人的初印象;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是与他攀谈后的深入了解。崔浩洋现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一往无前,未来可期。
爱你所爱,行稳致远
崔浩洋曾获校级荣誉20余项,参与多个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学生工作,在班级内曾任团支书,与班长一同带领班级获评优良学风班,现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导员推进年级就业工作。说起保研,崔浩洋表示,学习成绩优秀是其一,其他能力也不能落下:“我一直努力学习专业课,提高专业素质,这使我在保研中受益良多。同时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活跃在社团活动中,为面试打好基础。”
“怀有热爱之心,方能行稳致远。”当被问到为何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崔浩洋谈起了自身对文学的兴趣。这份热爱使他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有了基础的认识,而自小开始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恰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三学年时,他背诵全本《唐宋词选释》和《诗经》,让他受益匪浅。“在中文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除了知识,还有人生的品格。”崔浩洋认为,作家学者的思想行动是一种激励和范本,但读者也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将自身阅读感受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人生道路的认知。
笔耕砚田,种学绩文
不仅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有所成就,崔浩洋也没有荒废亲身实践的道路。他认为系里“一体两翼”的设置很符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于是他选择了一些新闻类社团,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有了相关的专业课基础,就需要用实践去锻炼自己的能力。三年来累积发表稿件100余篇,3万余字,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不间断的创作提高了他的文学素养,也使他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崔浩洋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一定要把握好写作课程这个实践平台,坚持长期创作,锻炼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牢固的理论基础是进行科研实践的前提,只有专业基础过硬,才能写好论文、做好项目。经过前两年的积累,崔浩洋主持的大创项目“中国能源文学作品选编”在大三时顺利结束,并形成相关作品集《能源文学作品选》,甚至争取到了出版资金。
由于拥有扎实的文学史基础和诗歌比较分析的能力,他的学年论文《浅析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抒情方式的分野流变》的写作才相对顺风顺水。这篇论文也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专业最好的成绩。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
崔浩洋还强调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我从始至终了解自己的追求,想要凭借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实现它。”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广阔平台,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加油站,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找工作,都一定要明了心中所愿所求,才能更好地利用大学时光实现梦想。
“保研不甚容易,得失心过重往往使得其反。在争取保研的过程中因素多变,有时甚至需要你重新规划目标,因此,保持一颗平常心,喜悦时不要骄傲,低迷时不要挫败。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崔浩洋如是说,心态在保研之路上也非常重要。
崔浩洋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劝君惜取少年时”,大学生活不虚度,让自己在忙碌中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其次“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今后或长或短的规划。最后“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愿大家都能像他一样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纵大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能够培养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重压下沉潜,静心后积淀,他日定当有鲜花着景处灿烂,千帆过境时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