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泥塑凝古韵,木雕绘风华

发布时间:2024-08-25 作者:高雨璇 张可 审核:陈熙 发布:杨倩 浏览次数:10

承载历史,见证匠心,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21日清晨,在指导老师杨倩的带领下,“语”你同行实践队来到皂户李镇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民泥塑的杰出传承人张凯的工作场所,体验泥塑中蕴含的非凡匠心与精湛技艺。

踏入那间小屋,实践队员们瞬间被满室的泥塑作品震撼。它们或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威武的关羽形象,或再现《西游记》里机智的孙悟空风采,更有源自民间传说的八仙过海等经典场景。此外,还有老虎、兔子等小动物口哨让人爱不释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高达80厘米的不倒翁泥塑,张凯先生介绍道:“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光打底座就要两个小时。”他还讲到,在传统惠民泥塑制作过程中,上色环节尤为讲究,往往需要反复上色八至十遍,方能呈现出完美的色彩效果。

在张凯先生的讲解下,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惠民泥塑漫长而复杂的工艺过程:取回的泥土经过一至两年的自然风化,再掺入面浆、棉絮等材料;随后,还需经过上浆、擦粉、上色、开眼等多道工序,方能成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塑艺术品

在深入交流中,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泥塑传承路上的重重挑战。张凯先生坦言,泥塑制作需要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投入而泥塑市场收益空间相对有限。与此同时,塑料工艺迅猛发展对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制品构成了冲击这些问题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助力。

因此,实践队成员深感责任重大,呼吁更多青年群体关注非遗、走进非遗,以创新视角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智慧,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泥塑凝古韵,木雕绘风华。“语”你同行实践队深入木雕工坊。步入其间,一股淡雅而悠长的香气萦绕鼻尖,那是崖柏独有的芬芳。非遗木雕传承人惠军引领着实践队成员一一揭秘木雕的诞生奥秘。从木料采购,到去皮处理,再到构思造型,直至最后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每一步都是对雕刻者创意与技艺的双重考验。而在非遗传承中,惠军勇于创新,将传统木雕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憨态可掬的熊猫以木雕之姿传递着生态和谐的美好寓意;琳琅满目的木制手串承载着匠人的心意与自然的馈赠……这些美源于自然的孕育,又因雕刻者汗水的浇灌而显得更加宝贵。而木雕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人民铺设了就业之路,更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及木雕手艺的传承,惠军坚定地说:“我希望能坚持做下去,并将这份手艺传给下一代,让木雕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份承诺,如同木雕作品般,厚重而又熠熠生辉。

探木之深根,固文化之本;溯流之远源,浚非遗之泉。在快速变化的今天,非遗不应成为尘封的记忆,而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未来,“语”你同行实践队将继续携手并进,在探寻非遗古韵的旅途中,感受匠人的匠心独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惠军带实践队员参观木雕成品 周琛雨摄

实践队员与木雕传承人惠军合影 周琛雨摄

张凯先生与实践队员交流 周琛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