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党支部专题研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张欣 审核:姚成郡 发布:娄胜南 浏览次数:12


根据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部署和安排,411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支部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在分小组组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

会议首先由各小组领学人汇报学习情况。门红丽同志认为,从孟子“民为贵”、到《淮南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再到万斯大“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务实主张,中华传统文化始终强调“民为邦本”的根本立场。中央八项规定中“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正是对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赓续与创新。中央八项规定将“以民为本”转化为具体行动,聚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党员干部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正是对古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实践回应。这种“身入”更“心至”的作风,体现了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

李纯泽同志从古文运动入手,指出唐代古文运动反对六朝骈文的浮华空洞,主张“文道合一”,强调文章应“言之有物、务去陈言”,这与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的“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高度契合。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革新精神,为今天破除形式主义、倡导真抓实干提供了历史镜鉴。

张泰同志分析了墨子“去无用,天下之大利”的节用思想,梳理了从《左传》“俭,德之共也”到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节俭观演变。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中厉行勤俭节约、轻车简从等要求,与元代“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的治理理念一脉相承。

最后,张欣同志在总结中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纲领性文件,既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次专题学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研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现了历史与现实贯通、学术与党建贯通,探索了从历史纵深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规律、增强文化自信与行动自觉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实践。希望全体党员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既要做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更要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践行者,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文化自信赋能作风建设,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贡献人文智慧与学科力量。